信息工程学院自成立以来,在专业定位、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、教学方法方面牢牢把握住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,强化学生面向社会应用技能的培养。通过重点专业的建设深化教学改革,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,积极推行基于技术组合创新的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,设计以技术组合创新为目标,产业应用为导向的本科(有别于职业技术教育)创新教学体系,以学科带动教学,学科带动“产学研”结合,实现独立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定位。
学院现有教职工60人,专任教师50人,教授5人(其中特聘教授3人),副教授16人,讲师32人,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1人,90%以上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。宁波大学教学名师1人,浙江省教坛新秀1人,多名教师获得宁波大学“十佳青年教工”、“课堂教学优秀奖一等奖”、“优秀班主任”等荣誉称号。近年来累计科研经费达到1000余万元。自主申报成功国家自然基金6项,浙江省各类基金20余项。与地方产业相结合完成横向项目30余项,其中余姚家天下有限公司的“分布式模块化智能家居”单个项目经费达到270万,获得地方产业界的赞誉,浙江日报等媒体也给予了报道。
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软件工程、电子信息工程、人工智能等四个专业,其中人工智能专业2020年初获批,将于2020年秋季开始招生。结合学院的特色优势,进一步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,2016年学院增设软件工程国际实验班、计算机专业商务智能技术实验班,2018年增设了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特色班,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实验班、特色班学习。学院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级重点学科,内设三个学科方向:数据挖掘与智能计算技术;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;虚拟现实与信息融合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省级重点专业,计算机科学与技术(虚拟仿真方向)为省新兴特色建设专业。2016年4月学院牵手企业共建工业4.0建物联网工程师实训及创业平台,重点开展物联网工程师的实训和师生创业领域的共建合作,提升学院服务企业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。
2019年9月,信息工程学院积极推进产教融合试点工作,与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深入合作,成立了慈星智能产业学院,目标是打造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型人才。产业学院采用“2+2”培养模式,前两年学生在原专业完成相关课业,后两年在产业学院完成复合型理论与实践培养。教学课程分为理论课、实训课及企业定制课,授课由学院名师和企业资深讲师或外聘专家教授共同承担。产业学院以“项目驱动”教学模式,以企业实际项目开发为教学重心,将课程体系设计从理论体系向应用体现转变,以应用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,以点扩展到面同步进行理论教学,同时将产业的最新技术知识和技能引入到课程中,在课程中体现“产业学院”之产业特性,提高课程与相关产业的适用性和针对性。产学深度融合,校企协同育人,慈星智能产业学院设立了移动物联网工作室、软件应用与VR工作室和嵌入式系统工作室,招收32名学生,并于2019年10月正式开班授课。
另一方面,学院以教学研究为驱动,组织教师参与各类教学研究和教学评比,取得了较好的成绩,获多项省级教学奖项;建立了实践教学三级体系,即基础教学实验平台、专业技术教学平台、专业方向产学研实践平台,强调以实验室建设为依托开展实践教学、学科竞赛,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、学科竞赛及自主创业,形成了以项目、竞赛和自主创业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鲜明特色,学院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,曾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、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三等奖、多次省大学生多媒体竞赛一等奖、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一等奖等等,获各类省、市级奖项达600多人次。